這是國片"練習曲"的slogan
描述一位背著吉他騎著單車環島的聽障大學生
我尚未看過內容
不過這句標語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也包括我
在退伍前夕
未來的路 令人徬徨
一直以來
在我人生的每個歷程中
我常會給自己一些目標
一些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
一些可以證明自己存在的目標
大學聯考失利時
我去考了機車駕照
筆試+路考 總分198
那年的聯考最低錄取分大約180
大學時期
陰錯陽差地加入服務性社團
忙碌活躍的日子
一度以為行事曆上的目標 就是自己的目標
雖然我相信
即使到了80歲
那段日子仍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一段
但 我知道 那並非終點
軍旅生涯
心理明白該替未來好好規劃並準備
可惜 單純的步調
會令人漸漸忘了如何思考
因此 我又必須找一個目標
一個可以再次證明自己存在的目標
於是我的機車環島計畫就此展開...
大部分的人聽到這個計畫的反應不外乎
1.哇~真有勇氣...
2.哇~好棒喔...
3.喔!不虧是年輕人...
4.真好,如果我有時間的話...
有人問我為何會想去環島
當然
多看看這個世界
多認識這塊土地
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
...
都是理由之一
老實說
我最單純的目標
就是希望自己能再多做一件值得回憶的事
其實這個念頭在大學時期就一直存在
後來因奶奶中風而作罷
於是退伍後 就業前就成了最佳的時機
那時的我堅信
如果我現在不去做
未來就幾乎沒有機會了
那時的想法是
有哪個工作可以讓您輕易地請假十天半個月
只為了圓你的環島夢
接下來老婆孩子的家庭壓力之下
夢想將會越來越遠
很快地就會像電視廣告一樣
退休的夢想從環遊世界變成只要好好地曬曬太陽
或者是80歲才能為了學英文而出國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有位朋友推薦了一篇網誌
是一位結婚後待在家裡享受自己理想生活的SOHO族
雖然不是嫁入豪門
但是享有足以滿足的生活品質倒不是問題
然而親朋好友卻不斷地催促他必須好好地找份工作
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已經違背了大多數人的價值觀
年輕時就該好好的賺錢
年老時才能擁有好的退休生活...
不外乎就是這一類的"台灣人生活常識"吧
但是他認為他現在這樣很好
衣食無缺 生活也很充實
他不需要在別人的期待下去過別人眼中的正常生活
他很享受也很快樂
後來看到許多人的回應
有的相當支持他 鼓勵他
有的羨慕他 希望也能像他一樣
也有人認為這不是人人都有的福分
是這樣嗎
5/1放假
找了朋友去看了友人大力推薦的心靈電影
"心想事成的秘密"
與其說是電影
倒不如說是一種"理論"的闡述
"你成為 你所想"
"正向思考"
"專注於您所該關注的"
這些是我的觀後重點
每個人都能很偉大
只不過你不懂方法
而懂得方法的
就是那些古今中外的知名偉人
因為 他們擁有心想事成的秘密
把他定義成"理論"
只因為我從來不輕易堅信任何事物
如果相信"它"是確實可行的
那麼我將會把它定義成信仰
因為 想要心想事成
你必須要有如信仰般的堅定
才能順利實現
而把它定義成理論
是因為 我相信這是有許多科學證實他可能發生的因素
例如
有時候我們偶爾有壞預兆
擔心著什麼事將會發生
結果 他真的發生了
"它"的解釋是
因為你心理這樣想
宇宙的能量就因此為您實現
所以 我們必須"正向思考"
並且"專注在您希望發生的事"
但我的解釋是
你會擔心的事
本來就有機會發生
你可能每天都有擔心不完的事
只不過 其中一件正好發生了
如果你不去想他
他仍然有機會發生
但是
從許多程度來說
我仍支持"它"的理論
以我自己為例
許多事情
我喜歡做好充足的準備
然後在有把握並且可掌控的情況下執行
不過並非事事皆能如能如此
但許多突如而來的挑戰
反而讓我擁有美好的經歷
感覺就像夢想實現一般
我的研究所考試就是個例子
唸碩士本來就是我人生計畫的選項之一
但實際的期程尚未列出
卻因一個機會
讓我在短短四個月內
從決定報名到確定考上
"你成為 你所想"
我們總是會思考許多事情
如果有一天...我就要...
要是我...我就...
老實說 我相信
只要您堅信您設定的目標會實現
那麼 它已經實現一半了
因為引導你人生方向的
不是命運
而是你自己
因此
有些事
現在不做
未來會不會做
全操之在己
- May 05 Sat 2007 23:48
有些事,現在不做,未來就不會做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